《第二十条》的台前艺术与幕后真实
几天前,电影《第二十条》官宣海外公映信息,引发不少关注。可以说,这是中国检察故事走向世界的一个范例。“第二十条”,仅有四个字,在我国刑法四百五十二条规定中只占其一,但以此命名的影片,却在2024年春节期间令很多观影者思绪万千、感动落泪。拭去泪痕,收拾心情,电影散场后,那些关于电影内核的思考如涟漪扩散,又如光束直抵内心。这部基于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董民刚案、昆山反杀案、涞源反杀案等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改编而来的电影,缘何会备受关注?又是如何出炉的?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又有着怎样的演进历程?深入采风将震撼人心的故事传到更多更远的地方2023年7月1日,对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来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那天,电影《第二十条》正式开机。“检察官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是影视圈内朋友问张婷婷最多的问题。因此,拍摄一部能够让大众了解检察职能的电影,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张婷婷此前曾策划过不少不同题材的电影,但似乎一直未找到心目中的最佳选项。2018年8月27日,昆山反杀案发生后,短时间内就引发社会公众热议。张婷婷开始思考:老百姓是不是还在疑惑被打了能不能还手,法律如何评价反击这件事?“拍摄一部关于正当防卫的电影”——最佳选项就此诞生。张婷婷认为,作为最高检影视中心制片人,她有义务把这个答案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电影立项后,紧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为了编写剧本,张婷婷带着主创团队在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体验生活,他们还来到江苏省南京市,走访了十几个基层检察院。最后,主创团队又深入河北省保定市、邢台市等地,采访了办理过涞源反杀案、董民刚案等案件的检察官。在半年多的采风里,主创团队经与办案检察官深入沟通交流,对检察工作及检察官的办案过程熟稔于心。“电影是从现实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张婷婷说,影片由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组成,主线是村民王永强反杀村霸一案,副线分别是高中生韩雨辰反对校园霸凌事件和公共汽车驾驶员张贵生打伤车上性骚扰者一案。这三条关于“防卫”的故事线,在基层检察官韩明到上级检察机关挂职后逐渐延展、交织。这些案件,都与刑法第二十条如何适用相关。虽然1997年刑法第二十条扩大了正当防卫的免责范围,但是长期以来的办案惯例,让这一规定时常处于“沉睡”状态。“法条本身没有争议。司法实践中关于正当防卫条款的适用,相关案件处理的难点和争议点更多集中于在事实认定基础上如何理解和适用法律。”这是时任河北省邢台市检察院检察长邢伟在办理董民刚案时的深刻感受。他认为,在出现致人死亡的情况下,是否依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认定为正当防卫,考验的是司法人员的能力和担当。激活“沉睡”的正当防卫条款,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守公平正义的生动司法实践。“经过深入调研数起正当防卫案件的办理过程,我们创作团队成员深深感到,这类案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关乎的公平正义,以及办案检察官的执着追求,是非常震撼人心的。即便有些案件证据再难找,遇到的阻力再大,检察官都拼尽全力去做。”张婷婷的言语间不乏感慨。令整部电影升华的,是检察官韩明在最后的听证会上一段情真意切的陈词,虽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既讲法,亦讲情;既言现实,也言希冀。这也成为令观影者落泪的情节之一。当被问及该情节设计的巧思,《第二十条》联合编剧、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王天毅直言:“召开听证会可以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因此,在讨论影片最后高潮部分如何呈现时,我提出可以收尾于一场听证会。最终,出品方在多方调研、深入思考后,决定采用内部专线方式召开听证会,使影片中的多个角色在同一时间有情感互动,观众可以更好地代入。”银幕内外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演进历程《第二十条》缘何能够引发观影者广泛共鸣,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影片蕴含的理念是人类共同价值内核的提炼,传递的是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记者与多名观影者交流后发现,主创人员希望通过影片传达的故事内核被观影者精准“捕捉”到了。即便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多有崎岖,并非一蹴而就,但依旧有人为追寻公平正义身体力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主线王永强案,该故事扣人心弦,令观影者心绪随案情进展跌宕起伏。回归现实,其实我们身边亦不乏类似案例。时间回溯至2017年6月23日,于欢案二审公开宣判——于欢从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到二审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其刺死辱母者的行为从未被认定有防卫性质,到被认定为防卫过当。这一结果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一审与二审的事实证据相同,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根本原因是有没有启动正当防卫制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于欢案适用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可谓是在办案中综合考量天理国法人情的一个好的开始。此后,在我国不同地方先后发生了类似案例——董民刚案、涞源反杀案、昆山反杀案、福建赵宇案等。这些案件的相同点是在“尘埃落定”前,关于案件定性是属于故意伤害、防卫过当,还是正当防卫,存在分歧。昆山反杀案发生后,有观点认为应该分段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前期刘海龙进攻,于海明防守,有正当防卫权;在于海明持刀捅刺刘海龙腹部、臀部后,刘海龙丧失了不法侵害能力,此后于海明的砍击追击行为属于事后防卫。该案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这种论证方式本质是将正当防卫时空进行不适当的人为分割。如何准确界定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该案对此作出了精准认定,被认为是“激活”正当防卫制度的“分水岭”。而福建赵宇案则与“见义勇为”相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情。赵宇的防卫行为有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该案的最终认定,被认为是在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上“开先河”,仿佛一声“春雷”,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起到了“融冰解封”的作用。如果有人拿着电棍,携带刀具,翻墙闯入私人住宅,这样的场景还不止一次,住宅主人的恐惧感可想而知。涞源反杀案定性的一个争议焦点是,在扭打过程中,身材高大的侵入住宅者倒地后,王新元、赵印芝继续持刀砍击行为属于防卫过当还是事后防卫?检察机关最终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契合了公众“对住宅安全的不法侵害不退让”的朴素正义观。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不仅可以保护生命、健康、财产等具体法益,也能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贬损,住宅安全不受侵犯。在董民刚案中,刁某长期侮辱欺负董民刚,甚至公然在董民刚家中过夜。案发当日,刁某让董民刚下跪并签下离婚协议,还多次用尖头车钥匙戳扎董民刚,致其满脸是血。检察机关调查核实论证后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掷地有声地告诉社会公众,司法机关对人格尊严受到不法侵害的行为认定会注重考量前因。2023年8月31日,河南省兰考县检察院就一起拟认定正当防卫案件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人民监督员、律师和社区代表等参加。经评议,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该院随后向当事人公开送达不起诉决定书。在最高检的直接指导督导下,一件件典型个案的办理,连点成线勾勒出了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适用中的演进历程——不再拘泥于抽象的法条,而是开始关注鲜活的案件当事人;不再受既往判例的束缚,而是更好实现人民群众期待的公平正义。厉行法治公正之光定会照进每个人心里影片中,在雷佳音的演绎下,检察官的形象因接地气而更富层次感,颇具人缘;在赵丽颖的演绎下,一股撕心裂肺的痛溢出银幕,令人心疼……一个个生动的银幕形象,使观影者有种“片中人就在身边”的熟悉感,“第二十条”成了不少观影者心中“正当防卫”的代名词。毋庸置疑,正当防卫是一项好制度。倘若好制度难以产生预想效果,这就值得我们深思。早在2017年5月27日于欢案二审开庭时,旁听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学恩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司法机关谨守法律办理同一起案件,结果却产生了分歧,原因何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蔡学恩持续关注董民刚案、涞源反杀案、昆山反杀案等的处理结果,这也使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日渐深入。彼时,关注这一问题的,不仅有司法实务界,还有法学理论界,以及心系法治的社会公众。2019年全国两会上,出现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除了入选最高检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昆山反杀案外,还有后来被网友广泛传播的金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当年两会结束后,在最高检专门召开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上,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接到一项任务——具体承办代表提交的《关于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见义勇为社会风尚的建议》。同年3月,中央政法委组织公检法司有关部门召开研究制定正当防卫司法解释的工作会议。此后不久,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再次开会研讨,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审议稿)》(下称《指导意见》)。这份备受期待的《指导意见》历经司法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的一次次精心打磨,于2020年9月3日发布。值得一提的是,《指导意见》针对实践中的易发情形,明确规定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行为,可以进行防卫,该《指导意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与《指导意见》一同发布的,还有七个涉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福建赵宇案。不少网民留言:“终于不是谁闹谁有理了”“这是法治建设与公共民意良性互动的典范”……多位受访的法学专家认为,案件当事人希望得到公正对待;社会公众管窥热点案件,感知公平正义。2023年,最高检新一届党组提出的“三个善于”——善于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监督案件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是防止机械办案、促进实质正义的“良方”。2024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电影《第二十条》上映,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话题,将抽象的法条化作百姓身边的故事,引发公众好评。日前,微博热搜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词条——“女司机遭抢劫误撞死劫匪被认定正当防卫”,下面许多网友留言“第二十条”。这个细节也令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司法理念引领的力量,感受到了如果法律从业者都秉持司法为民初心,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种力量就可以直抵人心。我也是这苍茫世间的凡人,也有很多无力的时刻,我也抱着拼命生活的诚恳,直到老去褪色。这是电影《第二十条》推广曲《我也》的歌词。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路上,每前进一公里,背后都是经年累月的积淀,以及源自无数心怀法治信仰者的推动。他们虽为“苍茫世间的凡人,也有很多无力的时刻”,但也会抱着一腔赤诚,秉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追求公平正义的光,让正义虽远必达,虽久必至。(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记者:史兆琨 高可 图片:程晶晶 杨慧敏)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